七、分段澆筑結合部沒有處理好
混凝土分層或分段澆筑時,結合部處理不好,易在新舊混凝土和施工縫之間出現裂縫。如混凝土分層澆筑時,后澆混凝土因停電、下雨等原因未能在前澆混凝土初凝前澆筑,引起層面之間的水平裂縫;采用分段現澆時,先澆混凝土接觸面鑿毛、清洗不好,新舊混凝土之間粘結力小,或后澆混凝土養護不到位,導致混凝土收縮而引起裂縫。
八、過分抹平壓光
澆筑混凝土后過分抹平壓光,會使較多的細骨料浮到混凝土表面,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漿層。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水泥漿中的氫氧化鈣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鈣,導致硬化后期混凝土明顯收縮,即碳化收縮,出現開裂。
九、養護方法不正確
強制性規范要求混凝土養護要苫蓋并澆水,現在大多數不苫蓋,澆水也不能保證經常性濕潤,使混凝土初期表面失水過快,水泥由于缺乏必要的水化水,從而產生急劇的體積收縮,此時的混凝土早期強度低,未能抵抗該種收縮應力而產生開裂。
如果環境濕度小、空氣干燥、溫度高、風速大,則混凝土水分蒸發速度很快,混凝土很容易出現收縮開裂。
在夏、冬兩季,因晝夜溫差較大,養護不當也容易產生溫差裂縫。
十、混凝土早期受凍
冬季施工沒有采取必要的保溫措施,使混凝土早期受凍,會在表面出現裂紋,或局部剝落,或脫模后出現空鼓現象。
咨詢熱線
400-6362-101